查看原文
其他

探访西藏佛教宁玛派尼姑道场雄色寺

文、摄/江飞波 藏人文化网 2023-11-25

点击上方“藏人文化网”关注







“雄色,藏语意为‘古松林中’,雄色寺属藏传佛教宁玛派,现在有尼姑130多人。”西藏拉萨雄色寺经师次旦近日向记者介绍,该寺也是西藏自治区规模最大的尼姑道场之一。


西藏拉萨雄色寺属藏传佛教宁玛派,现在有尼姑130多人,系西藏自治区规模最大的尼姑道场之一。图为8月6日,无人机航拍雄色寺。


记者现场体验,前往雄色寺需驱车行驶近10公里陡峭的盘山公路,抵达寺庙后,拉萨河谷、拉日铁路、拉萨机场高速等景观尽收眼底。山谷中,一栋栋僧舍围绕主殿依次排布,蔚为壮观。


次旦介绍,公元十二世纪,藏传佛教噶举派祖师帕珠·多吉杰布派弟子克贡·曲吉僧森格在此建立寺院,约二百年后,著名的宁玛派僧人贡结朗钦巴来此修炼,雄色寺由此从噶举派变成了宁玛派。


下午时分,记者在寺庙看到,一位阿尼(西藏信众对尼姑的尊称)在主殿进行打扫、添加供佛的水果及酥油等。事毕,两位阿尼走进主殿打坐,开始诵经祈福,悠悠法号回荡在大殿之内。


阿尼巴桑卓玛说,该寺以戒律严明闻名西藏,“我们每天5点起床,开始诵经、做功课等。”她说,自己出家已有36年,现在寺庙和谐、佛事和顺,僧尼们的生活简单而充实。


图为8月6日,无人机航拍的雄色寺,远处为拉萨河谷。


巴桑卓玛今年58岁,系拉萨市曲水县才纳乡人,老家便在雄色山下。她说,历史上雄色寺历经波折,多次重建及改扩建。大约是1983年秋天,她自愿加入了寺庙的扩建队伍。“那时只有骡马道能上来,我们乡里的农牧民自发组队,帮助寺庙背些物资上山。”


她回忆,当时寺庙的一位阿尼觉得自己资质不错,希望能入寺为尼,弘扬佛法。巴桑卓玛说,她回家后征求了家人的意见,便正式出家到雄色寺修行。


上世纪80年代,西藏经济条件有限。巴桑卓玛回忆,刚出家到雄色寺时,她们都用开水和着糌粑当主食,酥油茶时有时无。


2014年以来,当地政府出资约1亿元人民币,为雄色寺修建盘山公路、饮水工程、养老院以及书屋等。“现在我们都有养老和医疗保险、人身意外伤害险和最低生活保障。”她说,如今信众和僧尼们来转经朝佛,开车便可以上来,不用再爬山了。


图为8月4日,雄色寺82岁的尼姑旦增坐在养老院的藏式长椅上,她是该寺年龄最大的尼姑。


记者在寺庙养老院看到,玻璃暖房内布置得整齐有序,盆栽花草长势茂盛,寺庙内82岁的尼姑旦增坐在藏式长椅上念着佛经。


“她是我们雄色寺年龄最大的阿尼,除了听力不太好,身体整体还不错。”寺庙工作人员说。


巴桑卓玛介绍,与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有区别的是,雄色寺并没有辩经活动。“修佛是循序渐进的过程,我们在日常修行时如果遇到疑问,主要是向经师请教。”她说,雄色寺有3位经师,都是佛学精深的高僧大德。


除了日常需要学习经文、修习佛法外,她说,如果山下的才纳乡或周边信教民众有需求,她们也时常下山,为信众提供祈福、诵经等宗教服务。





来源:中国新闻网

兼听则明   tibetcul@126.com·投稿

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





敬请关注  藏文化系列公众号


藏人文化网

“来自藏地的叙述和诗章"


藏人文化网服务号

“网上西藏,心灵家园,藏文化图书及生活艺术精品"


云端藏地

“在最高处过一种生活”


关注我们

往期回顾

【遇见非遗】——班玛藏家碉楼营造技艺

探访珍稀藏文大藏经《纳塘新版·甘珠尔》

扎西顿珠:离开大城市,生活还有更多可能

归侨扎西才仁24年的公益之路

黄河文明与河湟文化

罗布玉加: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初心不改

扎西次仁:拾起久违的画笔 继续描绘美好

藏北其多山岩画:留给后人的珍贵“史料”

年轻艺人桑吉才让:用画笔描绘人生梦想

芒康弦子舞传承人次仁旺堆:一把琴 一生歌

追逐梦想 踏浪前行———画家巴桑次仁的成长记

西藏昌都八宿县发现明代苯教壁画

从历史视域中 看藏传佛教本土化的几个特征

真菌世界探秘——听科研人员讲青藏高原真菌资源研究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